专注电炉铸造10年
全国咨询热线:15028752820

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

发布时间: 2025-03-11 19:19:47 作者: 爱游戏体育登录网页入口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

  中职和高职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推动二者衔接贯通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关键内容,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

  2022年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强调要快速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改革,吹响了我市职业教育改革的号角;甘肃省快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强调,要发挥高职院校引领作用,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将贯通培养打造成职业教育培养拔尖技术人才的独特通道;金昌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使得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目标更加明确。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市唯一的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联合金昌市域内2所中职学校、2所企办技工学校,建立起“一校引领、两翼支撑、多点协同”的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模式。与市理工中专在招生就业相互统筹、专业设置相互衔接、实训场地共建互用、教师队伍共育互聘、后勤资源相互调用等方面建立了良好机制。先后组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会议,定期开展座谈交流。

  同时,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任务目标,重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举措动态,以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为抓手,深化“三教”改革,优化环境育人体系,着力推动市域内职业教育向着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方向发展。

  “为扎实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我们学院与市理工中专等市域中职学校建立设施装备共享、学科专业共建、课程设置贯通、招生就业联动、技能人才共育、社会服务共担的机制,着力补齐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科研仪器设施等办学条件短板,推动学院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学院党委书记安中海说。

  今年1月5日,甘肃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班是落实人才强校工程、强化内部培养以激发人才潜力的有效途径,为学院高层次办学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积极与市理工中专、技师学院协调沟通,按照3所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和招生情况,对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互聘为外聘兼职教师,真正的完成师资队伍的共育共享,聘请2所学校专任教师补充学院紧缺师资。两年内冶金学院与市理工中专、技术学院2所学校进行专业教师互聘,师资交流达80多人次。学院还聘用企业兼职教师40余人,其中特聘“大国工匠”潘从明、全国技术能手柴国梁等客座教授12人。

  学院充分的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1人、省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育对象3名,省级荣誉30余人次,发表论文800余篇,立项各类科研项目34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建成省级协同创新基地、金昌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24日至27日,以“技炫青春,能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能源动力与材料赛道(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小组)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学院4位同学不畏强手、奋勇拼搏,斩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

  2024年,学院组织38支参赛队伍、114名师生参加了2024年“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2项;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转炉炼钢赛项,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组织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3人荣获2024年“中银杯”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个人。这是学院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近几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奖130余项,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0余项。将“1+X”证书标准融入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教学内容,实现了“岗课赛证”融通。

  学院与市理工中专、永昌职专、金昌技师学院签订贯通培养协议,以“2+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配备完善的设施与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市理工中专2024年有250余人升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全市中职毕业生选择在学院就读人数达到453人。

  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与金昌技师学院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方面相互支持。随着学院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需求逐步扩大,两校合作举办各项活动日益频繁。近两年,两校在保育师、选矿工—浮选工、电工、钳工、汽车维修工、车工、重冶湿法冶炼工—镍净化工、重冶火法冶炼工—闪速炉工等工种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3期,共1900余人次。

  2024年10月9日,学院迎来了来自马来西亚柔佛教育基金学院的30名师生,参加为期10天的“中文+职业技能”电气技术专业领域培训,这是学院获得“中马青年职教培训项目”授权后的第一次培训。大家在相互了解中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每个环节都展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散发着技能人才独有的魅力。

  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办学实践,构建了样态多元、内涵丰富的长周期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在丰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内涵、凸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度、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基础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促进产教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优势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2024年11月12日,为期15天的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智能冶金技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训班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开班。通过系统的企业实践锻炼,使教师进一步探索智能冶金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并将企业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牵头成立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金昌国家级经开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教联合体及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搭建起坚实平台,在就业创业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院坚持地企共建、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注重与驻金企业的合作交流,与金川集团共建5个实训基地及5条教学示范生产线,其中镍铜钴教学示范生产线年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在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亿镍实业、金泽川、恒信高分子等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并建成1个产教融合厂中校与1个人AI产业学院。

  “我是通过校招进入金川集团公司工作的,在大二第二学期到金川公司进行实习,这一经历让我得以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掌握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现在在金川集团公司工作的2023届毕业生冯国强说。

  2024届2850名毕业生中,在金川集团公司就业200余人,714名学生成功进入全国有名的公司和大型上市公司就业,占比33.79%。2025届学生通过校招进入金川集团公司实习的有298人,在金就业人数比例达到23.75%,为金昌市“2+4”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彰显出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强竞争力。

  金川集团公司镍钴研究设计院主任、高级工程师、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艳表示:“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也是冶金学院重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基地,多年来与冶金学院在科研项目、学生实习等方面做了深度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成就梦想。站在新起点,学院有信心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浓墨重彩地书写职业教育示范答卷,打造职业教育“金昌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