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电炉铸造10年
全国咨询热线:15028752820

答卷2024 陇南武都:打造白龙江畔宜居幸福之城

发布时间: 2025-03-25 16:21:42 作者: 爱游戏体育登录网页入口

  “城区环境好了,出行也方便,现在的生活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老家在河北的冯大爷从1960年来武都工作,到现在64年了,看着江畔一天天在变化,他感触颇深。

  在冯大爷每天锻炼的5.12公园,市民们每天走进这里打拳练剑,跑步锻炼,放松身心。片片荫林中,色彩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在城区各公园,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或携家带口、或三五亲朋,趁着晴好天气健身、娱乐、休闲、散步。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真正的完成了城乡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美好生活”图景。

  近年来,武都区按照“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想方设法从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入手,办成了一批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慢慢变得高。

  据统计,2024年以来,城区共铺油道路13900平方米,维修人行道地砖4800平方米,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清理渠道37100米,安装果皮箱120个,维修路灯1812盏,检修污水提升泵站12座。并建成“口袋公园”1座,微型广场1座。

  如果说城市外表的华丽、繁华是“面子”,那么城市建设的配套设施则是“里子”。城市的“里子”包括地下管网、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热力供应等各类基础设施,它们如同城市的“脉络”,不仅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更是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随着武都城区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对市政公共服务需求持续扩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标准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由于武都旧城区地下管网和城市道路建成时间早,设计标准低,“服役”时间长,存在滴、漏、冒现象,积水漫溢、路面塌陷等问题,极度影响着城市形象和群众每日出行的“心情指数”。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2024年武都区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各类资金4.7亿元,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体推进的原则,在旧城区、东江片区、江南片区实施了城区给水、污水、防洪排涝、热力等4个市政地下管网建设项目,有序对老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优化地下管网配套建设,不断的提高城市承载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以前使用的管道是铸铁材质,使用时间久了容易生锈开裂,现在我们管网改造更新后,使用球墨铸铁管,其优点是高强度、耐腐蚀、耐冲击、重量轻、施工方便,在较好的环境下,常规使用的寿命可达50年以上。”项目施工负责人王伟介绍到。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武都区精耕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努力把人民群众“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真正为幸福生活“加码”“加温”。

  中午11点30分,城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逐渐热闹了起来,老人们在饭堂里吃着温热可口的饭菜,围坐闲话家常,享受美好幸福“食”光。

  “这里的环境很好,饭好吃,菜也干净,我感觉在这和吃自己家里的饭一样。吃完之后还可以在这里娱乐,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好,对人也热情。”市民蒋喜梅说。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武都区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老人受益”的思路,在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长者食堂”,一顿热乎饭让独居老人们吃出了晚年“幸福味”。目前,全区已建立老年助餐点27个,为60周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提供制餐、配餐、分餐、就餐、送餐等服务。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在提升老年人养老幸福感方面,武都区不仅办好“食”事,还从多个角度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今年以来,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900户,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800人82943人次。同时,精准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组织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福彩圆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扎实做好结对关爱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截至目前,省市区三级干部共开展结对关爱行动联系交流38216次、走访探视21685次、落实政策16357件、帮助解决困难4622个、帮办实事5565件、资助资金217.68万元。

  在武都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我们筑梦民生,步履铿锵。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实落地都是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未来,一个人民幸福、宜居宜游、独具魅力、充满了许多活力的美丽新武都正在款款而来!